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3)
發布時間:
2011-05-07 08:44
訪問量: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2 無法蘭連接風管的安裝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風管的連接處,應完整無缺損、表面應平整,無明顯扭曲,
2 承插式風管的四周縫隙應一致,無明顯的彎曲或褶皺;內涂的密封膠應完整,外粘的密封膠帶,應粘貼牢固、完整無缺損;
3 薄鋼板法蘭形式風管的連接,彈性插條、彈簧夾或緊固螺栓的間隔不應大于150mm,且分布均勻,無松動現象;
4 插條連接的矩形風管,連接后的板面應平整、無明顯彎曲。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3 風管的連接應平直、不扭曲。明裝風管水平安裝,水平度的允許偏差為3/1000,總偏差不應大于20mm。明裝風管垂直安裝,會垂直度的允許偏差為2/1000,總偏差不應大于20mm。暗裝風管的位還,應正確、無明顯偏差。
除塵系統的風管,宜垂直或傾余敷設,與水平夾角宜大于或等于45°,小坡度和水平管應盡量短。
對含有凝結水或其他液體的風管,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在最低處設排液裝置。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但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4 風管支、吊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風管水平安裝,直徑或長邊尺寸小于等于400mm,間距不應大于4m;大于400mm,不應大于3m。螺旋風管的支、吊架間距可分別延長至5m和3.75m;對于薄鋼板法蘭的風管,其支、吊架間距不應大于3m。
2 風管垂直安裝,間距不應大于4m,單根直管至少應有2個固定點。
3 風管支、吊架直接國標圖集與規范選用強度和剛度相適應的形式和規格。對于直徑或邊長大于2500mm的超寬、超重等特殊風管的支、吊架應按設計規定。
4 支、吊架不宜設置在風口、閥門、檢查門及自控機構處,高風口或插接管的距離不宜小于200mm。
5 當水平懸吊的主、干風管長度超過20m時,應設置防止擺功的固定點,每個系統不應少于1個。
6 吊架的螺孔應采用機械加工。吊稈應平直。螺紋完整、光潔。安裝后各副支、用架的受力應均勻,無明顯變形。
風管或空調設備使用的可調隔振支、吊架的拉伸或壓縮量應按設計的要求進行調整。
7 抱箍支架,折角應平直,抱箍應緊貼并箍緊風管。安裝在支架上的圓形風管應設托座和抱箍,其圓弧應均勻,且與風管外徑相一致。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5 非金屬風管的安裝還應符合下列的規定:
1 風管連接兩法蘭端面應平行、嚴密,法蘭螺栓兩例應加鑲鋅墊圈;
2 應適當增加支、吊架與水平風管的接觸面積;
3 硬聚氯乙烯風管的直段連續長度大于20m,應按設計要求設置伸縮節;支管的重量不得由于管來承受,必須自行設置支、吊架;
4 風管垂直安裝,支架間距不應大于3m。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用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6 復合材料風管的安裝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復合材料風管的連接處,接縫應牢固,無孔洞和開裂。當采用插接連接時,接口應匹配、無松動,端口縫隙不應大于smm;
2 采用法蘭連接時,應有防冷橋的措施;
3 支、吊架的安裝宜接產品標準的規定執行。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但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7 集中式真空吸塵系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吸塵管道的坡度宜為5/1000,并坡向立管或吸塵點;
2 吸塵嘴與管道的連接,應牢固、嚴密。
檢查放量:控數量抽查20%,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8 各類風閥應安裝在便于操作及檢修的部位,安裝后的手動或電動操作裝備應靈活、可靠,閥板關閉應保持嚴密。
防火門直徑成長邊尺寸大于等于630mm時,宜設獨立支、吊架。
排煙閥(排煙口)及手控裝置(包括預埋套管)的位置五設計要求。預埋套管不得有死彎及癟陷。除塵系統吸入管段的流節閥,宜安裝在垂直管段上。
檢查放量:控數量抽查 10%,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9 風帽安裝必須牢固,連接風管與區面或場面的交接處不應滲水。
檢查數量:控數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10 排、吸風罩的安裝位置應正確,排列整齊,牢固可靠。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用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11 風口與風管的連接應嚴密、牢固,與裝飾面相緊貼; 表面平整、不變形,調節靈活、可靠。條形風口的安裝,接縫處應銜接自然,無明顯縫隙。同一廳室、房間內的相同風口的安裝高度應一致,排列應整齊。
明裝無吊頂的風口,安裝位置和標高偏差不應大于10mm。
風口水平安裝,水平度的偏差不應大于3/1000。
風口垂直安裝,垂直度的偏差不應大于2/1000。
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不得不于1個系統或不少于5件和2個房間的風口。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6.3.12凈化空調系統風口安裝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風口安裝前應清掃干凈,其邊框與建筑頂棚或墻面間的接縫處應加設密封墊料或密封膠,不應漏風;
2 帶高效過濾器的送風口,應采用可分別調節高度的吊桿。
檢查數量: 按數量抽查20%,不得少于1個系統或不少于5件和丁2個房間的風口。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7 通風與空調設備安裝
7.1 一般規定
7.1.1 本章適用于工作壓力不大于5kPa的通風機與空調設備安裝質量的檢驗與驗收。
7.1.2 通風與空調設備應有裝箱清單、設備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和產品性能檢測報告等隨機文件,進口設備還應具有商檢合格的證明文件。
7.1.3設備安裝前,應進行開箱檢查,并形成驗收文字記錄。參加人員為建設、監理、施工和廠商等方單位的代表。
7.1.4 設備就位前應對其基礎進行驗收,合格后方能安裝。
7.1.5 設備的搬運和吊裝必須符合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規定,并應做好設備的保護工作,防止因搬運或吊裝而造成設備損傷。
7.2 主控項目
7.2.1通風機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規定,其出口方向應正確;
2 葉輪旋轉應平穩,停轉后不應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
3 固定通風機的地腳螺栓應擰緊,并有防松動措施。
檢查放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依據設計圖核對、觀察檢查。
7.2.2通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氣的進、出口,必須裝設防護罩(網)或采取其他安全設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依據設計圖核對、觀察檢查。
7.2.3空調機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型號、規格、方向和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2 現場組裝的組合式空氣調節機組應做漏風量的檢測,其漏風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組合式空調機組》GB/T14294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檢20%,不對少于1臺。凈化空調系統的機組,1~5級全數檢查,6~9級抽查50%。
檢查方法:依據設計圖核對,檢查測試記錄。
7.2.4除塵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型號、規格、進出口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 現場組裝的除塵器殼體應做漏風量檢測,在設計工作壓力下允許漏風率為5%,其中離心式除塵器為3%。
3 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器的殼體及輔助設備接地應可靠。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不得少于1臺;接地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圖核對、檢查測試記錄和觀察檢查。
7.2.5 高效過濾器應在潔凈室及凈化空調系統進行全面清掃和系統連續試車12h以上后,在現場拆開包裝并進行安裝。
安裝前需進行外觀檢查和儀器檢漏。目測不得有變形、脫落、斷裂等破損現象;儀器抽檢檢漏應符合產品質量文件的規定。
合格后立即安裝,其方向必須正確,安裝后的高效過濾器四周及接口,應嚴密不漏;在調試前應進行掃描檢漏。
檢查數量:高效過濾器的儀器抽檢檢漏按批抽5%,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按本規范附錄B規定掃描檢測或查看檢測記錄。
7.2.6 凈化空調設備的安裝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凈化空調設備與潔凈室圍護結構相連的接縫必須密封;
2 風帆過濾器單元(FFU與 FMU空氣凈化裝置)應在清潔的現場進行外觀檢查,目測不得有變形、銹蝕、漆膜脫落、拼接板破報等現象;在系統試運轉時,必須在進風口處加裝臨時中放過濾器作為保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設計圖核對、觀察檢查。
7.2.7 靜電空氣過濾器金屬外殼接地必須良好。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核對材料、觀察檢查或電阻測定。
7.2.8 電加熱器的安裝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 電加熱器與構架間的絕熱層必須為不燃材料;接線柱外露的應加設安全防護罩;
2 電加熱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必須良好;
3 連接電加熱器的的風管的法蘭墊片,應采用耐熱不燃材料。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 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核對材料、觀察檢查或電阻測定。
7.2.9 干蒸汽加濕器的安裝,蒸汽噴管不應朝下。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2.10 過濾吸收器的安裝方向必須正確,并應設獨立支架,與室外的連接管段不得泄漏。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或檢測。
7.3 一般項目
7.3.1 通風機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通風機的安裝,應符合表7.3.1的規定,葉輪轉子與機殼的組裝位置應正確;葉輪進風口插入風機機殼進風口或密封圈的深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成為葉輪外徑值的
1/100;
表7.3.1通風機安裝的允許偏差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中心線的平面位移 |
10mm |
經緯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
|
2 |
標高 |
±10mm |
水準儀或水平儀\直尺量檢查 |
|
3 |
皮帶輪輪寬中心平面偏移 |
1mm |
在主\從動皮帶輪端面拉線和尺量檢查 |
|
4 |
傳動軸水平度 |
縱向0.2/1000 |
在軸或皮帶輪0和180的兩個位置上,用水平儀檢查 |
|
5 |
聯軸器 |
兩軸芯徑向位移 |
0.05 mm |
在聯軸器互相垂直四個位置上,用百分表檢查 |
兩軸線傾斜 |
表7.3.5除塵器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次 |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
1 |
平面平移 |
≤10 |
用經維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
|
2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直尺、拉線和尺量檢查 |
|
3 |
垂直度 |
每米 |
≤2 |
吊線和尺量檢查 |
總偏差 |
≤10 |
FMU機組應便于檢修;
2 安裝后的FFU風機過濾器單元,應保持整體平整,與吊頂銜接良好。風機箱與過濾器之間的連接,過濾器單元與吊頂框架間應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得少于2個。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及檢查施工記錄。
7.3.12 高效過濾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高效過濾器采用機械密封時,須采用密封墊料,其厚度為 6~8mm,并定位貼在過濾器邊框上,安裝后墊料的壓縮應均勻,壓縮率為25%~50%;
2 采用液槽密封時,槽架安裝應水平,不得有滲漏現象,槽內無污物和水分,槽內密封液高度宜為2/3槽深。密封液的熔點宜高于50℃。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個。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7.3.13 消聲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聲器安裝前應保持干凈,做到無油污和浮塵;
2 消聲控安裝的位置、方向應正確,與風管的連接應嚴密,不得有損壞與受潮。兩組同類型消聲器不宜直接串聯;
3 現場安裝的組合式消聲器,消聲組件的排列、方向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單個消聲器組件的固定應牢固;
4 消聲器、消聲彎管均應設獨立支、吊架。
檢查數量:整體安裝的消聲器,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5臺。現場組裝的消聲器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手扳和觀察檢查、核對安裝記錄。
7.3.14 空氣過濾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平整、牢固,方向正確。過濾器與框架、框架與圍護結構之間應嚴密無穿透縫;
2 框架式或粗效、中效袋式空氣過濾器的安裝,過濾器四周與框架應均勻壓緊,無可見縫隙,并應便于拆卸和更換濾料;
3 卷繞式過濾器的安裝,框架應平整、展開的濾料,應松緊適度、上下筒體應平行。
檢查放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3.15 風機盤管機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機組安裝前宜進行單機三速試運轉及水壓檢漏試驗。試驗壓力為系統工作壓力的1.5倍,試驗觀察時間為2min,不滲漏為合格;
2 機組應設獨立支、吊架,安裝的位置、高度及坡度應正確、固定牢固;
3 機組與風管、回風箱或風口的連接,應嚴密、可靠。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檢查試驗記錄。
7.3.16 轉輪式換熱器安裝的位置、轉輪旋轉方向及接管應正確,運轉應平穩。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3.17 轉輪去濕機安裝應牢固,轉輪及傳動部件應靈活、可靠,方向正確,處理空氣與再生空氣接管應正確;然風水平管須保持一定的坡度,并坡向排出方向。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相少于 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3.18 蒸汽加濕器的安裝應設置獨立支架,并固定牢固;接管尺寸正確、無滲漏。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3.19 空氣風幕機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牢固可靠,縱向垂直度與橫向水平度的偏差均不應大于2/1000。
檢查數量: 按總數10%的比例抽查,且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7.3.20 變風量末端裝置的安裝,應設單獨支、吊架,與風管連接前宜做動作試驗。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1臺。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檢查試驗記錄。
- 8 空調制冷系統安裝
8.1一般規定
8.1.1 本章適用于空調工程中工作壓力不高于2.5MPa,工作溫度在-20~150℃的整體式、組裝式及單元式制冷設備(包括熱泵)、制冷附屬設備、其他配套設備和管路系統安裝工程施工質量的檢驗和驗收。
8.1.2 制冷設備、制冷附屬設備、管道、管件及閥門的型號、規格、性能及技術參數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設備機組的外表應無損傷、密封應良好,隨機文件和配件應齊全。
8.1.3 與制冷機組配套的蒸汽、燃油、燃氣供應系統和蓄冷系統的安裝,還應符合設計文件、有關消防規范與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
8.1.4 空調用制冷設備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和本規范第7.1.5條的規定。
8.1.5 制冷機組本體的安裝、試驗、試運轉及驗收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4有關條文的規定。
8.2 主控項目
8.2.1 制冷設備與制冷附屬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制冷設備、制冷附屬設備的型號、規格和技術參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產品合格證書、產品性能檢驗報告;
2 設備的混凝土基礎必須進行質量交接驗收,合格后方可安裝;
3 設備安裝的位置、標高和管口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地腳螺栓固定的制冷設備或制冷附屬設備,其墊鐵的放置位置應正確、接觸緊密;螺栓必須擰緊,并有防松動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查閱圖紙核對設備型號、規格;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和性能檢驗報告。
8.2.2 直接膨脹表面式冷卻器的外表應保持清潔、完整,空氣與制冷劑應呈逆向流動;表面
式冷卻器與外殼四周的縫隙應堵嚴,冷凝水排放應暢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8.2.3 燃油系統的設備與管道,以及儲油罐及日用油箱的安裝,位置和連接方法應符合設計與消防要求。
燃氣系統設備的安裝應符合設計和消防委求。調壓裝置、過濾器的安裝和調節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且應可靠接地。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圖紙核對、觀察、查閱接地測試記錄。
8.2.4 制冷設備的各項嚴密性試驗和試運行的技術數據,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組裝式的制冷機組和現場充注制冷劑的機組,必須進行吹污、氣密性試驗、真空試驗和充往制冷劑檢漏試驗,其相應的技術數據必須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和有關現行國家
標準、規范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旁站觀察、檢查和查閱試運行記錄。
8.2.5 制冷系統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l 制冷系統的管道、管件和閥門的型號、材質及工作壓力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具有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
2 法蘭、螺紋等處的密封材料應與管內的介質性能相適應;
3 制冷劑液體管不得向上裝成“Ω形”。氣體管道不得向下裝成Τ“υ”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干管底部或側面接出,氣體支管引出時,必須從干管頂部或側面接出;有兩根以上的支管從于管引出時,連接部位應錯開,間距不應小于2倍
支管直徑,且不小于200mm;
4 制冷機與附屬設備之間制冷劑管道的連接,其坡度與坡向應符合設計及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表8.2.5的規定;
5 制冷系統投入運行前,應對安全閥進行調試校核,其開啟和回座壓力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檢20%;且不得少于5件。第5款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核查合格證明文件、觀察、水平儀測量、查閱調校記錄。
8.2.6 燃油管道系統必須設置可靠的防靜電接地裝置,其管道法蘭應采用鍍鋅螺栓連接或在法蘭處用銅導線進行跨接,且接合良好。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試驗記錄。
8.2.7 燃氣系統管道與機組的連接不得使用非金屬軟管。燃氣管道的吹掃和壓力試驗應為壓縮空氣成氮氣,嚴禁用水。當燃氣供氣管道壓力大于0.005MPa時,焊縫的無損檢測的執行標準應按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且采用超聲波探傷時,應全數檢測。以質量不低于Ⅱ級為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探傷報告和試驗記錄。
8.2.8 氨制冷劑系統管道、附件、閥門及填料不得采用銅或銅合金材料(磷青銅除外),管內不得鍍鋅。氨系統的管道焊縫應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抽檢率為10%,以質量不低于Ⅲ級為合格。在不易進行射線照相檢驗操作的場合,可用超聲波檢驗代替,以不低于Ⅱ級為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探傷報告和試驗記錄。
8.2.9 輸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統,不得使用內鍍管道及配件。
檢查數量:按系統的管段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查閱安裝記錄。
8.2.10 制冷管道系統應進行強度、氣密性試驗及真空試驗,且必須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旁站、觀察檢查和查閱試驗記錄。
8.3 一般項目
8.3.1 制冷機組與制冷附屬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制冷設備及制冷附間設備安裝位置、標高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3.1的規定;
2 整體安裝的制冷機組,其機身縱、橫向水平度的允許們差為1/1000,并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3 制冷附屬設備安裝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許們差為1/1000,并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4 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設備或制冷附屬設備,其隔振器安裝位置應正確;各個隔振器的壓縮量,應均勻一致,偏差不應大于2mm;
5 設置彈簧隔振的制冷機組,應設有防止機組運行時水平位移的定位裝置。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在機座或指定的基準面上用水平儀、水準儀等檢測、尺量與觀察檢查。
8.3.2 模塊式冷水機組單元多臺并聯組合的,接口應牢固,且嚴密不漏。連接后機組的外表,應平整、完好,無明顯的扭曲。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8.3.3 燃油系統油泵和蓄冷系統載冷劑泵的安裝,縱、橫向水平度允許們差為1/1000,聯軸器兩軸芯向傾斜允許偏差為0.2/1000,徑向位移為0.05mm。
檢查數量: 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在機座或指定的基準面上,用水平僅、水準儀等檢測,尺量、觀察檢查。
8.3.4 制冷系統管道、管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管件的內外壁應清潔、干燥;鋼管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間距及管道安裝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連接制冷機的吸、排氣管道應設單獨支架;管徑小于等于20mm的鋼管道,在閥門處應設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設時,吸氣管應在下方;
2 制冷劑管道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3.5D(管道直徑),其最大外征與最小外經之差不應大于0.08D,且不應使用焊接彎管及皺褶彎管;
3 制冷劑管道分支管應接介質流向彎成90°弧度與主管連接,不宜使用彎曲半徑小于1.5D的壓制彎管;
4 鋼管切口應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許傾斜偏差為管徑的1%,管口翻邊后應保持同心,不得有開裂及皺褶,并應有良好的密封面;
5 采用承插釬焊焊接連接的銅管,其插接深度應符合表8.3.4的規定,承插的擴口方向應迎介質流向。當采用套接釬焊接連接時,其插接深度應不小于承插連接的規定。
采用對接焊縫組對管道的內壁應齊平,錯邊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m。
6 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時,管道的支吊架和鋼管的焊接應按本規范第9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檢查數量:按系統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8.3.5 制冷系統閥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制冷劑閥門安裝前應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強度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1.5倍,時間不得少于5min。;嚴密性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1.1倍,持續時間30s不漏為合格。合格后應保持閥體內干燥。如閥門進、出口封閉破損或閥體銹蝕的還
應進行解體清洗;
2 位置、方向和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水平管道上的閥門的手柄不應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閥門手柄應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
4 自控閥門安裝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磁閥、調節閥、熱力膨脹閥、升降式止回閥等的閥頭均應向上;熱力膨脹閥的安裝位置應高于感濕包,感溫包應裝在蒸發器末端的回氣管上,與管道接觸良好,綁扎緊密;
5 安全閥應垂直安裝在便于檢修的位置,其排氣管的出口應朝向安全地帶,排液應裝在泄水管上。
檢查數量:按系統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
8.3.6 制冷系統的吹掃排行應采用壓力為0.6MPa的干燥壓縮空氣或氮氣,以淡色布檢查5min,無污物為合格。系統吹掃干凈后,應將系統中閥門的閥芯拆下清洗干凈。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
9.1.1 本章適用于空調工程水系統安裝于分部工程,包括冷(熱)水、冷卻水、凝結水系統的設備(不包括末端設備)、管道及附件施工質量的檢驗及驗收。
9.1.2 鍍鋅鋼管應采用螺紋連接。當管徑大于DN100時,可采用卡箍式、法蘭或焊接連接,但應對焊縫及熱影響區的表面進行防腐處理。
9.1.3從事金屬管道焊接的企業,應具有相應項目的焊接工藝評定,焊工應持有相應類別焊接的焊工合格證書。
9.1.4 空調用蒸汽管道的安裝,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的規定執行。
9.2 主控項目
9.2.1 空調工程水系統的設備與附屬設備、管道、管配件及閥門的型號、規格、材質及連接形式應符合設計規定。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觀察查外觀質量并檢查產品質量證明文件、材料進場驗收記錄。
9.2.2 管道安裝應符合下列現定:
1 隱蔽管道必須按本規范第3.0.11條的規定執行;
2 焊接鋼管、鍍鋅鋼管不得采用熱煨彎;
3 管道與設備的連接,應在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與水泵、制
冷機組的接管必須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強行對口連接,與其連接的管道應設置獨立支架;
4 冷熱水及冷卻水系統應在系統沖洗、排污合格(目測,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與入水口對比相近,無可見來物),再循環試運行Zh以上,且水質正常后才能與制冷機組、空調設備相貫通;
5 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響結構的安全。管道穿越墻體或樓板處應設鋼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內,鋼制套管應與墻體飾面或樓板底部平齊,上部應高出樓層地面20~50mm,并不得將會管作為管道支撐。
保溫管道與套管四月間隙應使用不燃絕熱材料填塞緊密。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每個系統管道、部件數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隱蔽工程記錄。
9.2.3 管道系統安裝完畢,外觀檢查合格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水壓試驗、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冷熱水、冷卻水系統的試驗壓力,當工作壓力小于等于1.OMPa時,為1.5倍工作壓力,但最低不小于0.6MPa;當工作壓力大于1.OMPa時,為工作壓力加0.5MPa。
2 對于大型或高層建筑垂直位差較大的冷(熱)煤水、冷卻水管道系統采用分區、分層試壓和系統試壓相結合的方法。一般建筑可采用系統試壓方法。
分區、分層試壓;對相對獨立的局部區域的管道進行試壓。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0min,壓力不得下降,再將系統壓力降至工作壓力,在60min內壓力不得下降、外觀植在無滲漏為合格。
系統試壓:在各分區管道與系統主、干管全部連通后,對整個系統的管道進行系統的試壓。試驗壓力以最低點的壓力為準,但最低點的壓力不得超過管道與組成件的承受壓力。壓力試驗升至試驗壓力后,穩壓10min,壓力下降不得大于0.02MPa,再將系統壓力降至工作壓力,外觀檢查無滲漏為合格。
3 各類耐壓塑料管的強度試驗壓力為1.5倍工作壓力,嚴密性工作壓力為1.15倍的設計工作壓力;
4 凝結水系統采用充水試驗,應以不滲漏為合格。
檢查數量:系統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旁站觀察或查閱試驗記錄。
9.2.4 閘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閥門的安裝位置、高度、進出口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連接應牢固緊密;
2 安裝在保溫管道上的各類手動閥門,手柄均不得向下;
3 閘門安裝前必須進行外觀檢查,閥門的銘牌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閥門標志》GB12220的規定。對于工作壓力大于1.0MPa及在主干管上起到切斷作用的閥門,應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合格后方準使用。其他閥門可不單獨進行試驗,待在系統試壓中檢驗。
強度試驗時,試驗壓力為公稱壓力的1.5倍,持續時間不少于5min,閥門的殼體、填料應無滲漏。
嚴密性試驗時,試驗壓力為公稱壓力的1.1倍;試驗壓力在試驗持續的時間內應保持不變,時間應符合表9.2.4的規定,以閥瓣密封面無滲漏為合格。
檢查數量: 1、2款抽查5%,且不得少于1個。水壓試驗以每批(同牌號、同規格、同型號)數量中抽查20%,且不得少于1個。對于安裝在主干管上起切斷作用的閉路閥門,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設計圖核對、觀察檢查;旁站或查閱試驗記錄。
9.2.5 補償器的補償量和安裝位置必須符合設計及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并應根據設計計算的補償量進行預拉伸或預壓縮。
設有補償器(膨脹節)的管道應設置固定支架,其結構形式和固定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并應在補償器的預拉伸(或預壓縮)前固定;導向支架的設置應符合所安裝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檢查數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個。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旁站成查閱補償器的預拉伸或預壓縮記錄。
9.2.6 冷卻塔的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對含有易燃材料冷卻塔的安裝,必須嚴格執行施工防火安全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圖紙核對,監督執行防火規定。
9.2.7 水泵的規格、型號、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性能指標。水泵正常連續試運行的時間,不應少于2h。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按圖核核對。實測或查閱水泵試運行記錄。
9.2.8 水箱、集水缸、分水缸、儲冷罐的滿水試驗或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儲冷罐內壁防腐涂層的材質、涂抹質量、厚度必須符合設計或產品技術文件要求,儲冷罐與底座必須進行絕熱處理。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查閱試驗記錄。
9.3.1 當空調水系統的管道,采用建筑用硬聚氯乙烯(PVC-U)、聚丙烯(PP-R)、聚丁烯(PB)與交聯聚乙烯(PEX)等有機材料管道時,其連接方法應符合設計和產品技術要求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得少于2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驗證產品合格征書和試驗記錄。
9.3.2 金屬管道的焊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焊接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管道對接焊口的組對和坡口形式等應符合表9.3.2的規定;對口的平直度為1/100,全長不大于10mm。管道的固定焊口應遠離設備,且不宜與設備接口中心線相重合。管道對接焊縫與支、吊架的距離應大于50mm;
2 管道焊縫表面應清理干凈,并進行外現質量的檢查。焊縫外觀質量不得低于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中第11.3.3條的Ⅲ組規定(氨管為Ⅲ級)。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20%,且不得少于1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9.3.3 螺紋連接的管道,螺紋應清潔、規整,斷絲或缺絲不大于螺紋全扣數的10%;連接牢固;接口處根部外露螺紋為2~3扣,無外露填料;鍍鋅管道的鍍鋅層應注意保護,對局部的破損處,應做防腐處理。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5%,且不得少于5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9.3.4 法蘭連接的管道,法蘭面應與管道中心線垂直,并同心。法蘭對接應平行,其偏差不應大于其外么的1.5/100Q,且不得大于2mm;連接螺栓長度應一致、螺母在同側、均勻擰緊。螺栓緊固后不應低于螺母平面。法蘭的襯墊規格、品種與厚度應符合設計的要求。
檢查數量:按總放抽查5%,且不得少于5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9.3.5 鋼制管道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和管件在安裝前,應將其內、外壁的污物和銹蝕清除干凈。當管道安裝間斷時,應及時封閉敞開的管口;
2 道彎曲彎營的彎曲半徑,熱彎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3.5倍、冷彎不應小于4倍;焊接彎管不應小于1.5倍;沖壓彎管不應小于1倍。灣管的最大外徑與最小外征的差不應大于管道外徑的8/100,管壁減薄率不應大于15%;
3 冷遇水排水管坡度,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軟管連接的長度,不宜大于150mm;
4 冷熱水管道與支、吊架之間,應有絕熱襯墊(承壓強度能滿足管道重量的不燃、難燃硬質絕熱材料或經防腐處理的木襯墊),其厚度不應小于絕熱層厚度,寬度應大于支、吊架立承面的寬度。襯墊的表面應平整、襯墊接合面的空隙應填實;
5 管道安裝的坐標、標高和縱、橫向的彎曲度應符合表9.3.5的規定。在吊頂內等暗裝管道的位置應正確,無明顯偏差。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5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
9.3.6 鋼塑復合管道的安裝,當系統工作壓力不大于l.0MPa時,可采用涂(襯)塑焊接鋼管螺紋連接。與管道配件的連接深度和扭矩應符合表9.3.6-1的規定;當系統工作壓力為1.0~2.5MPa時,可采用涂(襯)塑無縫鋼管法蘭連接或溝槽式連接,管道配件均為無縫鋼管涂(襯)塑管件。
溝槽式連接的管道,其溝槽與橡膠密封圈和卡箍套必須為配套合格產品;支、吊架的間距應符合表9.3.6-2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5處。
檢查方法;尺量、觀察檢查、查閱產品合格證明文件。
9.3.7 風機盤管機組及其他空調設備與管道的連接,宜采用彈性接管或軟接管(金屬或非金屬軟管),其耐壓值應大于等于1.5倍的工作壓力。軟管的連接應牢固、不應有強扭和癟管。
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臣1O%,且不得少于5處。
檢查方法:觀察、查閱產品合格證明文件。
9.3.8 金屬管道的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間距、標高應符合設計或有關技術標準的要求。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支、吊架的安裝應平整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管道與設備連接處,應設獨立支、吊架;
2 冷(熱)媒水、冷卻水泵系統管道機房內總、干管的支、吊架,應采用承重防晃管架;與設備連接的管道管架宜有減振措施。當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單桿吊架時,應在管道起始點、閥門、三通、彎頭及長度每隔15m設置承重防晃支、吊架;
3 無熱位移的管道吊架,其吊桿應垂直安裝;有熱位移的,其吊桿應向熱膨脹(或冷收縮)的反方向偏移安裝,偏移量按計算確定;
4 滑動支架的滑動面應清潔、平整,其安裝位置應從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1/2位移值或符合設計文件規定;
5 豎井內的立管,每隔2~3層應設導向支架。在建筑結構負重允許的情況下,水平安裝管道支、吊架的間距應符合表9.3.8的規定;
表9.3.8 鋼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