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CJJ1-200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13)
發布時間:
2011-05-07 08:40
訪問量:
10.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0.2.1 混凝土面層的配合比應滿足彎拉強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項技術要求。
10.2.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混凝土彎拉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各交通等級路面板的設計28d彎拉強度標準值(?r)應符合表10.2.2-1的規定。
表10.2.2-1 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r)
交通等級 |
特重 |
重 |
中等 |
輕 |
彎拉強度標準值(MPa) |
5.0 |
5.0 |
4.5 |
4.0 |
2 應按下式計算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
?r
?c=———— ﹢t×s (10.2.2-1)
1﹣1.04cυ
式中:?c—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MPa);
?r—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MPa);
s—彎拉強度試驗樣本的標準差(MPa);
t—保證率系數,應按表10.2.2-2確定;
cυ—彎拉強度變異系數,應按統計數據在表10.2.2-3的規定范圍內取值;在無統計數據時,彎拉強度變異系數應按設計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彎拉強度超出設計給定的彎拉強度變異系數上限,則必須改進機械裝備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
表10.2.2-2 保證率系數(t)
道路等級 |
判別概率p |
樣本數n(組) |
||||
3 |
6 |
9 |
15 |
20 |
||
城市快速路 |
0.05 |
1.36 |
0.79 |
0.61 |
0.45 |
0.39 |
主干路 |
0.10 |
0.95 |
0.59 |
0.46 |
0.35 |
0.30 |
次干路 |
0.15 |
0.72 |
0.46 |
0.37 |
0.28 |
0.24 |
其他 |
0.20 |
0.56 |
0.37 |
0.29 |
0.22 |
0.19 |
表10.2.2-3 各級道路混凝土路面彎拉強度變異系數(cυ)
道路技術等級 |
城市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其他路 |
||
混凝土變拉強度 |
低 |
低 |
中 |
中 |
中 |
高 |
彎拉強度變異系數 |
0.05~0.10 |
0.05~0.10 |
0.10~0.15 |
0.10~0.15 |
0.10~0.15 |
0.15~0.20 |
2 不同攤鋪方式混凝土最佳工作性范圍及最大用水量應符合表10.2.2-4的規定。
表10.2.2-4 不同攤鋪方式混凝土工作性及用水量要求
混凝土類型 |
項 目 |
攤 鋪 方 式 |
|||
滑模攤鋪機 |
軌道攤鋪機 |
三軸機組攤鋪機 |
小型機具攤鋪 |
||
礫石混凝土 |
出機坍落度(mm) |
20~40① |
40~60 |
30~50 |
10~40 |
攤鋪坍落度(mm) |
5~55② |
20~40 |
10~30 |
0~20 |
|
最大用水量(kg/m3) |
155 |
153 |
148 |
145 |
|
碎石混凝土 |
出機坍落度(mm) |
25~50① |
40~60 |
30~50 |
10~40 |
攤鋪坍落度(mm) |
10~65② |
20~40 |
10~30 |
0~20 |
|
最大用水量(kg/m3) |
160 |
156 |
153 |
150 |
注:1 ①為設超鋪角的攤鋪機。不設超鋪角的攤鋪機最佳坍落度礫石為10~40㎜;碎石為10~30㎜;
2 ②為最佳工作性允許波動范圍。
3 混凝土耐久性應符合下列要求:
1)路面混凝土含氣量及允許偏差宜符合表10.2.2-5的規定。
表10.2.2-5 路面混凝土含氣量及允許偏差(%)
最大粒徑(mm) |
無抗凍性要求 |
有抗凍性要求 |
有抗鹽凍要求 |
19.0 |
4.0±1.0 |
5.0±0.5 |
6.0±0.5 |
26.5 |
3.5±1.0 |
4.5±0.5 |
5.5±0.5 |
31.5 |
3.5±1.0 |
4.0±0.5 |
5.0±0.5 |
2)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宜符合表10.2.2-6的規定。最大單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 kg/m3。
表10.2.2-6 路面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
道路等級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次干路 |
其它道路 |
|
最大水灰比 |
0.44 |
0.46 |
0.48 |
|
抗冰凍要求最大水灰比 |
0.42 |
0.44 |
0.46 |
|
抗鹽凍要求最大水灰比 |
0.40 |
0.42 |
0.44 |
|
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 |
42.5級水泥 |
300 |
300 |
290 |
32.5級水泥 |
310 |
310 |
305 |
|
抗冰(鹽)凍時最小單位 |
42.5級水泥 |
320 |
320 |
315 |
32.5級水泥 |
330 |
330 |
325 |
注:1 水灰比計算以砂石料的自然風干狀態計(砂含水量≤1.0%;石子含水量≤0.5%);
2 水灰比、最小單位水泥用量宜經試驗確定。
3)嚴寒地區路面混凝土抗凍標號不宜小于F250,寒冷地區不宜小于F200。
4 路面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溫施工時,混凝土攪拌物的初凝時間不得小于3h,低溫施工時,終凝時間不得大于10h。
2)外加劑的摻量應由混凝土試配試驗確定。
3)引氣劑與減水劑或高效減水劑等外加劑復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時,不得發生絮凝現象。
5 配合比參數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水灰比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碎石或碎礫石混凝土:
(10.2.2-2)
礫石混凝土:
(10.2.2-3)
式中:—水灰比;
—水泥實測28d彎拉強度(MPa);
—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MPa)。
水灰比應在滿足彎拉強度計算值和耐久性(表10.2.2-6)兩者要求的水灰比中取小值。
2)砂率應根據砂的細度模數和粗集料種類,查表10.2.2-7取值。
表10.2.2-7 砂的細度模數與最優砂率關系
砂細度模數 |
2.2~2.5 |
2.5~2.8 |
2.8~3.1 |
3.1~3.4 |
3.4~3.7 |
|
砂率SP (%) |
碎石 |
30~40 |
32~36 |
34~38 |
36~40 |
38~42 |
礫石 |
28~32 |
30~34 |
32~36 |
34~38 |
36~40 |
注:碎礫石可在碎石和礫石之間內插取值。
3)根據粗集料種類和表10.2.2-4適宜的坍落度,分別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單位用水量(砂石料以自然風干狀態計):
不摻外加劑與摻和料的混凝土單位用水量應按公式10.2.2-4、10.2.2-5計算。
碎石:W0=104.97+0.309SL+11.27C/W+0.61SP (10.2.2-4)
礫石:WO=86.89+0.370 SL+11.24C/W+1.00SP (10.2.2-5)
式中:W0—不摻外加劑與摻和料的混凝土單位用水量(kg/m3);
SL—坍落度(mm);
SP—砂率(%);
C/W—灰水比,水灰比之倒數。
摻外加劑的混凝土單位用水量應按公式10.2.2-6計算。
Wow=Wo(1-β/100) (10.2.2-6)
式中:Wow—摻外加劑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kg/m3);
β—所用外加劑劑量的實測減水率。
單位用水量應取計算值和表10.2.2-4的規定值兩者中的小值。
4)單位水泥用量應由公式10.2.2-7計算,并取計算值與表10.2.2-7規定值的大值。
C0=(C/W)×W0 (10.2.2-7)
式中:C0—單位用水量(kg/m3)。
5)砂石料用量可按密度法或體積法計算。按密度法計算時,混凝土單位質量可取2400~2450 kg/m3;按體積法計算時,應計入設計含氣量。
6)重要路面應采用正交試驗法進行配合比優選。
6 采用真空脫水工藝時,可采用比經驗公式10.2.2-4和式10.2.2-5計算值略大的單位用水量;在真空脫水后,扣除每立方米混凝土實際吸除的水量,剩余單位用水量和剩余水灰比分別不宜超過表10.2.2-4最大單位用水量和表10.2.2-6最大水灰比的規定。
10.2.3 鋼纖維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彎拉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各交通等級道路面板28d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cf)應符合表10.2.3-1的規定。
表10.2.3-1 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cf)
交通等級 |
特重 |
重 |
中等 |
輕 |
彎拉強度標準值(MPa) |
6.0 |
6.0 |
5.5 |
5.0 |
2)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應按本規范式10.2.2-1計算,以?cf和?rf代替?c和?r。
2 混凝土工作性應符合下列要求:
1)坍落度可比本規范表10.2.2-4的規定值小20mm。
2)摻高效減水劑時的單位用水量可按表10.2.3-2初選,再由攪拌物實測坍落度確定。
表10.2.3-2 鋼纖維混凝土單位用水量
攪拌物條件 |
粗集料種類 |
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Dm(mm) |
單位用水量(kg/m3) |
長徑比L?/d?=50 |
碎石 |
9.5、16.0 |
215 |
19.0、26.5 |
200 |
||
礫石 |
9.5、16.0 |
208 |
|
19.0、26.5 |
190 |
注1 鋼纖維長徑比每增減10,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10kg/m3;
2 鋼纖維體積率每增減0.5%.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8kg/m3;
3 坍落度為10~50mm變化范圍內,相對于坍落度20mm每增減10mm,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7 kg/m3;
4 細度模數在2.0~3.5范圍內,砂的細度模數每增減0.1,單位用水量相應減增1kg/m3;
5 ρf鋼纖維摻量體積率。
3 混凝土耐久性應符合下列要求:
1)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應符合表10.2.3-3的規定。
表10.2.3-3 路面鋼纖維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
道路等級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次干路及其它道路 |
|
最大水灰比 |
0.47 |
0.49 |
|
抗冰凍要求最大水灰比 |
0.45 |
0.46 |
|
抗鹽凍要求最大水灰比 |
0.42 |
0.43 |
|
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 |
42.5級水泥 |
360 |
360 |
32.5級水泥 |
370 |
370 |
|
抗冰(鹽)凍要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 |
42.5級水泥 |
380 |
380 |
32.5級水泥 |
390 |
390 |
相關下載